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。“十三五”時期,全省教育系統牢固樹立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發展理念,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,教育保障水平顯著增強,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升,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現代教育體系,基礎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。
教育是解決貧困代際傳遞的“鑰匙”。在玉門市獨山子學校,這里就讀的全是東鄉族鄉移民孩子。幾年前,學校不僅基礎設施薄弱,連孩子們上學都得靠村干部、老師上門做工作。而如今,學校塑膠操場、水沖廁所、班班通、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應有盡有,獨山子鄉移民群眾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,學生入學率達到了百分之百。
按照補齊短板、均衡發展的思路,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資金投入和保障力度。“十三五”期間前三年我省分別投入31.19 、35.1 和35.16億元用于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工程。
為了全力做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。我省制定印發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》等政策文件,構建控輟保學政策體系。
白雪霞是鎮原縣城關初中的一名老師,每周三的早上,她都要和同事到十幾里外的豐臺村,給智力三級殘疾學生郭玲娟上課。
郭玲娟的認知水平有限,但經過幾次交流,老師發現她對音樂和英語感興趣,學校就專門為她制定了課程。雖然記一個單詞需要花費很長時間,老師們不厭其煩地教,郭玲娟慢慢就有了信心。
像郭玲娟一樣的適齡殘疾兒童,在鎮原縣共有619名。從2019年4月份開始,鎮原縣就發動4000多名教師進村入戶,對適齡學生及留守兒童進行走訪,確定為60多名“殘疾兒童”送教上門。
截止2020年5月底,全省累計勸返復學學生25688人,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失學輟學實現動態清零,2019年全省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.2%,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取得顯著成效。
提高教育質量,教師是關鍵。這幾年,武山縣科學制定教師補充計劃,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,努力打造既接地氣又有底氣的師資隊伍。先后通過人才引進、特崗計劃、事業單位招考累計補充教師1491名,通過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工程累計培訓教師6.26萬人次,教師專業能力得到了空前提升。
圍繞“辦人民滿意的教育”這份民生答卷,我省截止2019年底,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3.0%,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6.65%,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9.57%。 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.2%, 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.4 個百分點。 全省86個縣(市、區) 中70個縣區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,占全省總縣數的80.5%。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%。基礎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。





